党史是一部生动鲜活的教科书,党史学习教育开始以来,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工程学院全体师生积极参加党史学习教育和实践活动。6月9日体育工程学院组织学生和教师党员、部分学生干部及入党积极分子30余人一起观看电影《九零后》,感受抗日战争时期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重温在国难当头的情况下西南联合大学师生克服苦难、坚持开展教学活动,为国育才,西南联合大学的学生成长为救国、建国、强国的栋梁之才,践行了科教爱国、科教兴国、科教强国的可歌可泣的业绩和感染故事。大家观影后深思,无一不被“九零后”前辈们的勇于担当,无私奉献所深深感动,增强了对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电影《九零后》讲述了西南联合大学的科教爱国故事。影片出品人于荣光说,该片是对“九零后”大师们的一份献礼,希望通过影片还原历史,让当今的“90后”“00后”记住那代人所做的事情。
集体观影之后,老师、同学们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面是部分老师、同学的观影感受:
体育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安静老师表示:《九零后》这部纪录片以口述史和历史资料相结合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师生风貌及爱国情怀。看完影片我感触良多,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为谁奋斗,为何奋斗,是我们青年一代要想清楚辨明白的首要问题。这么多九十多岁的老人依然想要每天为国家为社会多做有益的事情,我们年轻人更要珍惜大好年华,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努力学习,好好工作,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人。
留学归国的黄黛黛老师表示:在《九零后》的电影中,我看到了我们的前辈经历了许多我们这一代人也许一辈子不会经历的事,随着现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很难以想象与褥虫共同生活,不论天气一天走几十里地的日子,睡在野外担惊受怕。而我们的前辈,也并不是早已习惯了这种恶劣的环境,也并不是天生坚强不会感到难受,只是因为国家的需要,因为爱国的心和对中华民族的责任感,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克服困难。我们的前辈有着非常强的责任感,就算不会开枪,只是一个翻译官,就算美国士兵逃跑,为了我方军队的士气也要坚持在战场上直到牺牲。战争年代已过去了数十年,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这些都只是遥远的故事,但是不能忘记的事,如果没有这些前辈,我们不会有今天的生活。落后就要挨打是不变的道理,如今年代战争的形式已经发生了转变,为了不再重蹈覆辙,为了国家的强盛,我们不能忘了前辈的牺牲,也不能丢掉吃苦耐劳的精神与爱国报国之心之志。
青年教师宗寿鑫博士表示:《九零后》记录了16位平均年龄96岁的西南联大学子,呈现出一幅璀璨耀眼、风骨俊逸的大师群像。受战争的影响,他们有着特殊的青春,为了能够继续学习,他们不远万里,长途跋涉来到西南联大。那一代人有激情,有理想,有才华何愁不出大师。他们是艰难的一代,当时的条件可想而知,他们必须克服重重困难才能有学习的机会。他们也是幸运的一代,有幸能在抗战背景下“安宁”的学习。“生于忧患”,也许正是这来之不易的“安宁”激励了他们,让他们能够为世界的进步做出贡献。
2019级研究生张文龙同学表示: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内心的火仿佛被点燃,正值青春热血阶段的他们,为了读书救国,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学业,有的学生从南京绕过越南,缅甸来到云南昆明念书,一天要走五六十公里的山路,那惊人的毅力让我佩服。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人,心里一定装着一个沉甸甸的梦想。西南联大,一所大学史上耀眼的明珠,大师辈出,恐年岁之不吾与,心向往之。
2020级研究生杨雪姣同学表示:影片开头,许渊冲老先生的描述已经把我带回到那个战火纷天的年代。那时国虽破,但群星闪耀。他们那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一辈子做一件事,心中怀着国。正值青年的他们,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年纪,读书救国,为国家寻求出路。跨越千山万岭来到云南昆明读书。他们来到联合大学,只为读书报国。他们的青春是特殊的、沉重的,却依然绚丽多彩。90岁后的他们依旧“青春”。片尾那一串串学号,明明是无奇的数字,但从老前辈们的口中念出,是一代人的回忆,动听地就像让人潸然泪下的美妙音符。
入党积极分子阮灵锋同学表示:电影《九零后》从个体生命的角度进行叙事,它拥有史上最星光璀璨的“演员表”,16位九十多岁、一百多岁的高龄国宝级大师联袂“出演”,向观众亲口讲述有关西南联大的故事,回首在母校的求学时光,直接、鲜活地还原了西南联大这所中国最传奇大学的本貌。《九零后》是一批国宝级“九零后天团”与当今年轻的90后、00后,在新时代的一次影像交流和精神对话,可以概括为三点:先贤的精神、时代的精神以及永恒的美和知识。
入党积极分子马润青同学表示:以前在读汪曾祺先生的书时,就对他笔下的西南联大非常感兴趣,总感觉当时所有的文人墨客、有识之士似乎都与西南联大脱不开关系。学院恰好组织了观影,便兴致勃勃报了名。电影中,在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西南联大能培养出从文到理到工如此全面的一批人才,属实不易,而这,也突显出了中华民族打不垮的精神。“是国破山河在,却也是人类群星闪耀时,那时的青年学子所作出的抉择,从长沙到昆明,一路行走,为的是一张暂稳的课桌。片名《九零后》一语双关,这既是他们的年龄也是他们的青春”,在网上看到这句评价,真的非常感动。向前辈们致敬,向前辈们纯粹的知识分子模样致敬,更向前辈们心中永不灭的爱国情怀致敬。
2020级研究生班班长田策文同学表示:《九零后》通过西南联大16位校友口述的方式,展现“西南联大人”的风骨、担当、学识和人品。影片的阵容堪称“豪华”:98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99岁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获得者许渊冲;101岁的《呼啸山庄》译者、翻译家杨苡;106岁的《让子弹飞》原著者、作家马识途……16位“九零后”国宝级大师联袂“出演”,在影片开始时深深震撼了我。透过他们的回忆与口述,将这段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更加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2020级研究生成芮弘同学表示:《九零后》非90后,这是一部抢救史。影片里出镜的几位西南联大学子,平均年龄已经96岁,很多人的讲述,对于他们来说,可能都是今生的最后一次了。他们可能不在乎生死,不在乎环境的恶劣,因为他们有自己在乎的东西:那就是自己所钟情的专业。跨越一座城,去听一节课,对知识最大的尊敬莫过于此了。西南联大创下的教育史上的奇迹是惊人的,或许用邓稼先最爱的那个单词来评价联大学子恰如其分:pure。没有那么多杂念和欲望,战争的苦难已经让他们饱受折磨。于是在枪林弹雨中,他们坚定自己崇高的理想,摒弃杂念的纯粹,钻进学科中,让他们成为了传奇。
学院学生会体育部长徐伟杰同学表示:“九零后”们把母校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历练,把爱国、科学、民主的抱负,把自强不息的成长经历,以这种特殊的对话方式,呈现给当今的年轻人。当今时代的我们不用经历战火飘摇,没有铁与血的洗刷,相比当年西南联大的学子们我们十分庆幸能有一个富强的祖国作为后盾。但这不代表着我们可以忘却以往的血泪心酸,相反我们在跟随着时代发展脚步,走在时代前端的同时,我们依旧要保持者对爱国文化、革命品质的良好认识。
2019级本科班团支书花树洪同学表示:不同于《西南联大》纪录片的宏大叙事,纪录电影《九零后》选择将西南联大这个宏大的历史编织成为更加生动、丰富的个体生命。知识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用来造房子、造桥,亦在于其可以带来思想的愉悦,一种崇高的审美;无论文史哲,还是数理化,皆是如此。这种思维的愉悦,崇高的审美,可以穿越时空,具有永恒的意义。
2020级本科班班长孙铭阳同学表示:6月9日,有幸跟随学院直属党支部前去影院观看电影《九零后》,影片很有教育意义,让自己深有感触。电影讲述了西南联大的历史故事。“九零后”代表着16位90岁以上的联大学子。那时,国土在战争中沦陷于他国之手,清华、北大、南大的学子们在校园被占领、炸毁的情况下,心中燃起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他们匆匆出发,徒步南迁,横穿湘黔滇,最终在昆明高原组建临时大学,称之为西南联大。从觉醒年代到九零后,从演绎北大新文化的先驱到记录西南联大教育的巅峰,这些跨越百年的讲述者早已是高悬辉耀之星,讲求学,讲同学,明明那个时代很苦,条件很差,但他们的神情言语,却是横跨了一个世纪的少年意气,纯粹清澈。一个特殊的时代,一群伟大的人,一个个非常鼓舞人心的故事,一段段美好的回忆,都在电影中徐徐道来。他们都是祖国的大师,国士无双!
2020级本科班团支书鲁怀瑾同学表示:电影《九零后》中,西南联大培养出的一个个大师的名字如雷贯耳“杨振宁,李政道,许渊冲,杨苡……”那个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年代,群星闪耀的气象渐成,而身处其中的人尚且浑然不知。一个个如今已是暮年却仍然眼神光彩熠熠的“中国骄傲”讲述他们一生中激昂而迷茫的求学时光,令人激荡而神往。“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邓稼先和杨振宁品读的诗书,是对国家未来的迷茫,对求学未来的迷茫。但是,他们在西南联大求学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找到了钟爱的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影片中,十多位功勋卓著的“九零后”都回忆起他们在西南联大是的艰苦条件和与老师同学们一起求学问道的乐趣,如今的我们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也应该像数十年前的那群青年学子一样,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