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体工同学们于数字世界中求索,持长剑纵马,执妙笔生花。体育工程学院第二届计算机设计大赛于4月13日晚在教学楼115教室顺利举行!
本次大赛以线下答辩的方式开展,由体育工程学院学生会办公室部员杨春雨主持,我院同学积极参与。接下来让我们回顾一下大赛的精彩瞬间。
PART 1
报名参赛环节
此次计算机设计大赛共有七组选手带着他们的参赛作品进行了精彩的展示和答辩。
答辩环节,各组选手都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各位评委老师都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下面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优秀作品。
PART 2
答辩环节
第一名
《百草奇缘》
第三组梁淑钰、肖鑫月、邬柯欣选择的赛道是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她们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了编程、文案撰写、游戏绘画和界面美化设计,为我们带来了游戏作品《百草奇缘》。
作品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的主题展开,目的就是助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以游戏形式普及中医药名人的故事以及常见中草药的知识。作品主要根据明代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故事进行了改编,用游戏的形式展现了古代伟人的成就和经历。
付含阳老师首先肯定了该作品手绘的创意,称赞作品整体画面让人眼前一亮。但该项目存在实际落地等问题,并且以改编为核心的故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苏新华老师建议随着设计关卡的增多,需要递增游戏的难度和玩法,在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同时也能增强趣味性和可玩性;
宗寿鑫老师指出,作品中的绘画透视效果需要加强,同时需要丰富游戏故事情节,还要增强交互的即时反馈性。
第二名
《品读〈相见欢〉》
第五组于敬怡在比赛中呈现了微课与教学辅助视频《相见欢》。作品围绕作者简介、作词背景、词句赏析以及诗词小结四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向我们介绍了《相见欢》,能让我们以这首词为鉴,品宋词悟人生,对国泰民安这个词有更深刻的体悟。
苏新华老师指出教学视频部分字体和背景颜色需重新斟酌,使其更好区分;
沈媛媛老师建议教学内容不仅要分析词人作词当代的背景,还要联系自身和现实,才能制作出更加直击人心的内容;
张开宇老师提出人物透视效果仍需完善,同时建议教学视频应强调人声内容,需要适当降低背景音乐的音量。
第三名
《数据为媒,共赴体育之约》
司佳宁和张琮釬选择的赛道是信息可视化设计设计。
计划通过洞察、整合、分析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经验、国家发展竞技体育的方针政策以及竞技体育可视化研究背景的数据,为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方案。
沈媛媛老师称赞作品中的视频动态效果优良,但展示页面文字篇幅过大,无法直观迅速地让人捕捉到并理解重点信息;
陶宽老师指出作品结的构安排上有重点不够突出这一问题,认为作品内容应详略得当;
张开宇老师指出要注意各部分的范围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要做到减小重叠范围,增强内部的联系。
其他优秀作品
作品《体荟非遗》是为信息可视化设计赛道设计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可视化平台。它向我们展示了体育非遗的发展以及现状等信息。
作品《全球地表温度和NASA全球陆地海洋温度指数对两极海冰范围的影响》参加的赛道是大数据应用。选手运用了多种统计方法与模型分析了温度指数对海冰的影响。
作品《碳迹天涯》选择的赛道是信息可视化设计。选手根据中国碳排放及能源消耗数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
作品《职业网球运动员比赛数据分析管理平台》属于软件应用与开发赛道的参赛作品。能通过有效、系统、客观的数据分析与挖掘,将信息应用于实践。
各位评委老师也在数据获取与更新、后期规划、应用场景、作品结构、信息之间的联系、过程与结论的比重以及如何让读者更容易抓住作品重点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最后陶宽老师鼓励大家继续加油,争取做出更好的作品。付含阳老师则肯定了各位参赛选手的努力,并感谢了老师们的辛苦付出。
PART 3
评选环节
评委老师根据各参赛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的计划书和答辩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判打分,最后根据各队的综合分数确定获奖名单。
本次计算机设计大赛共有一个小组荣获一等奖,两个小组荣获二等奖,两个小组荣获三等奖。
感谢参与此次大赛评选的
各位评委老师:
体育工程学院院长助理陶宽老师
体育工程学院讲师宗寿鑫博士
体育工程学院讲师张开宇博士
体育工程学院讲师苏新华博士
体育工程学院讲师沈媛媛博士
体育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
辅导员付含阳老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赛的结束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此次计算机设计大赛,不但能使参赛选手在自己的专业技能上有所提升,而且能让各位选手感受团队合作的魅力,还营造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浓厚氛围。希望学院各位同学能够领略大赛精神,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挖掘潜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文 | 梁淑钰 肖鑫月 杨日鑫
图 | 徐晴
编辑 | 杨日鑫
审校 | 梁淑钰
责任编辑 | 石娓菡
指导老师 | 付含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