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辞论道,以辩会友。我院第三届“宏辞辩道”辩论赛暨第四届“文野杯”校级辩论联赛选拔赛团队赛于4月28日圆满举办。4月29日,辩论赛迎来第二阶段——个人赛。
评委:
体育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辅导员
付含阳老师
2018级校辩队副队长彭轶群
2020级校辩队副队长杨润菁
参赛选手:
2021级数据2班梁淑钰
2021级数据2班王晓筱
2021级数据1班梅一樊
2021级数据1班吕逢春
2021级数据2班肖鑫月
2021级数据1班白一民
First
网络匿名是否有利于
公众议题的讨论
正:网络匿名有利于公众议题的讨论(王晓筱)
反:网络匿名不利于公众议题的讨论(梁淑钰)
正方王晓筱从网络匿名是否有利于公众议题讨论的标准是他是否有利于公众本身入手,从匿名可以使得公众议题讨论的积极性及安全性两个角度清晰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反方梁淑钰认为,网络匿名具有隐藏性,其带来的不确定性,不真实性及无阶级性会影响公众议题的讨论度。随后,反方从网络匿名特性易使自身责任感丧失和影响大众对正确消息的有效判断两方面进行阐述。
盘问及对辩环节双方抓住对方论述中的薄弱点进行攻击,同时镇定自若地为己方观点进行辩护,结辩环节,双方就争议点再次进行阐述。最终,正方王晓筱赢得了本场比赛。
评委彭轶群:正方在后续的比赛中,对自己的观点阐述地更为清晰,更为丰富。而反方较为可惜的一点是抓住了但没有再继续追问,可以在提问方式上进行提升。
评委杨润菁:正方对自己的辩论完成度较高,在盘问环节进一步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而反方的核心观点为网络匿名是否能真的匿名,这一观点也可能对自己的论述产生挑战。
Second
评判善恶的标准是动机/结果
正:评判善恶的标准是动机(梅一樊)
反:评判善恶的标准是结果(吕逢春)
正方梅一樊从动机的定义开启论述,并从动机是行为的内在驱动和动机具有确定性而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两方面进行对观点的论证。
反方吕逢春以对社会的影响为标准,提出判断善恶的标准是结果这一观点,随后提出结果更具有确定性和客观性,并且以结果作为评判标准具有警示大众的作用来进行阐述。
盘问及对辩环节正反两方步步紧逼,将本轮比赛推至高潮。正方以疫情下的医护人员为例,为己方观点辩护,同时向对方观点提出质疑。结辩环节,反方以身边小事进行类比,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最终,正方梅一樊赢得本场本赛。
评委彭轶群:在盘问环节,双方渐入佳境。正方同学举出李文亮医生的观点,更有力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反方同学的论述略微偏离对善恶的评判这一主题,对正方的辩论冲击较弱。
评委杨润菁:正反两方的论述内容相差不多,我个人认为反方同学对问题的思考较为深入,但很可惜在后续的辩论中没有举出具体的例子。正方同学在后续论证中举了《我不是药神》的例子,使得论证有更多的延伸空间,引发了更深层次地思考。
Third
英雄要问/不问出处
正:英雄要问出处(肖鑫月)
反:英雄不问出处(白一民)
正方肖鑫月首先指出这里的出处是指获得成功的路径与方式,并列举李大钊、陈独秀、邓稼先等英雄的例子,论证我们要关注英雄成功背后的团队及人物。
反方白一民提出出处应为出身和来历,列举关羽出身低微、岳飞来自寒门等例子,更指出如果我们用一种带有偏见的目光审视英雄,不利于社会对于英雄精神的倡导这一观点。
盘问及对辩环节正反两方较“出处”的定义这一争议点展开激烈论述,滔滔不绝。结辩环节,反方指出双方对于定义的分歧,并以此为突破口强力论证己方观点,而正方继续列举出张桂梅及钟南山的事例论证我们应关注英雄背后的小人物。最终,反方白一民赢得本场比赛。
评委彭轶群:我认为双方无论在历史解读上还是论点展示上都势均力敌。但反方比起正方更早地意识到双方可以在出处的定义上进行攻防,引导我们思考哪个定义更具有现实意义,更加合理,所以我更偏向反方。
评委杨润菁:本场比赛我较为纠结,双方一直讨论的是定义,也就是什么是“出处”,关于这一点,双方也给出了不一样的观点。正方在辩论过程中,将己方论点逐步扩大,更加合理,而反方过于局限在正方的攻击中,对己方观点的阐述不是特别多。
经过两天激烈的比赛,体育工程学院辩论队队员名单也已确定,他们分别是:汪彦铭、王青青、刘佳仪、白一民、梅一樊、王晓筱。最后,付含阳老师对本场辩论赛的特邀评委及本届辩论赛承办方21级数据1班、2班团支部表示感谢,并对加入院代表队的同学表示祝贺。
“思维与辩说碰撞,传承思辩之光芒”。辩论可以提⾼学⽣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个⼈综合素质,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展⽰体工学⼦的精神⾯貌。希望我院6位成功加入院代表队的同学继续努力,在“文野杯”的赛场上展现自我,勇创佳绩,同时希望所有的同学都再接再厉,把对辩论的激情与热爱继续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