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工程学院2019级研究生菅凤林,非常荣幸我可以加入本次北京冬奥会保障工作,成为一名花样滑冰体育领域志愿者,服务于首都体育馆花样滑冰训练馆运动员休息室。回想面试选拔的那一天,大部分人都对面试老师说希望能给自己一个机会,但岗前培训的老师告诉大家“It’s not a chance,it’s a job”。成为一名冬奥会志愿者绝不仅是一个书写漂亮简历的机会或是令人艳羡的谈资,而是一份需要投入百分百的热情与精力、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的工作。作为志愿者,要为兑现国家承诺的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会添砖加瓦,要心怀“国之大者”,将国家托付的重任时刻谨记心间。
我眼中的抗疫工作——展现北京冬奥会的智慧。由于本届北京冬奥会的召开仍在全球受新冠疫情之困期间,但是疫情下人类呼唤自由交流的强烈愿望也不能被忽视,北京冬奥会精准的闭环管控和场馆内严格的防疫管理保障了冬奥会的安全、顺利举办,北京向世界交出了完美的答卷,为世界贡献了北京冬奥会的智慧。
志愿者一定要在严格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进行工作,并时刻提醒场馆内其他人员正确佩戴N95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积极进行手消毒。我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每批次客人离开休息室后严格对运动员休息室的桌椅、电器、地面等进行消毒。虽然休息室不乏深受大家喜爱的运动员到访,但为了防疫我需要时刻和他人保持社交距离、尽量不进行工作外的交流。
如今冬奥会已经圆满落幕,我很高兴和我并肩作战的小伙伴们都能平安归来,也为北京实现疫情防控与全球无障碍交流的新可能感到高兴。这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效能的重要体现,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深情表白“北京冬奥会的闭幕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北京冬奥会是我们迈向彻底实现全球疫情管控和平衡的美好未来的重要里程碑。
我眼中的志愿者——用专业和热情彰显国家文化自信。我给自己制定的一项规定外的工作是当任何访客进入、离开运动员休息室时我都要起身站立跟他们问好和说再会,同时要对每个人致以目光和微笑。另我感到惊喜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国外运动员和工作人员会用中文的“你好”和“谢谢”来回应我。汉语随着中国的强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学习者,而我们的文化以北京冬奥的中国元素为载体、以志愿者、工作人员和中国运动健儿的风采为名片传递向全世界。
在我工作的休息室直播中国健儿夺冠时,有外国教练员热烈鼓掌并对我表示祝贺;有外国工作人员致力于为所有岗位志愿者送上属于奥林匹克宝贵文化遗产的纪念章;更有无论何时出现都会被各国与会人员围观、合照的“顶流”吉祥物冰墩墩。冬奥会像一根纽带, “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将各国人民的心联系起来,也是向全世界诠释了中国之美、中国人民之美、中国文化之美的重要平台。
我眼中的冰雪运动——冰雪健儿唤起国民对冰雪运动的热爱。
成为花滑志愿者之前我从未了解过这项运动,此次冬奥会得以近观看欣赏世界顶尖运动员们的比赛和训练使我深受震撼。通过NTO老师们的讲解、志愿者小伙伴们的探讨以及因为兴趣和喜爱所激发的主动学习,我掌握了花滑不同基础跳跃的形态、打分规则等专业知识。也因此更能欣赏运动员们赛场上兼具力与美的身姿、更能体会他们训练时一次次跌倒又站起的坚韧、更能明白国旗升起那一刻的振奋。
我国很多冰雪项目在两年多时间里实现从无到有,有的项目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和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相信经过这次“在家门口”举办的冬奥会,见证了我国和世界冰雪健儿的风姿,会让更多人了解冰雪运动、走进冰雪运动、爱上冰雪运动!北京冬奥会的成果一定可以转化成“让三亿人上冰雪”的不竭发展力量。
很踏实,我圆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的志愿工作;很荣幸,我参与了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我将带着我在本次冬奥会中的收获,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持续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